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,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。每年的立夏,都在5月5日或6日。這就意味著春天走了,夏天來了。在這個時候,我們要注意調節身體,適應季節的變化。那么,立夏以后我們應該吃些什么呢?其實,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,立夏時節,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食物習俗,寓意各種美好。今天,就給大家介紹一下6種最常見的立夏美食,趕快來一起了解一下吧。

立夏以后哪些傳統美食要記得吃?
1、立夏蛋
老一輩的人講:吃了立夏蛋能夠身體強壯,體能好。除此之外,長輩會用毛線給孩子針織一個小網袋,把蛋裝在里面,給孩子掛在身上。在我們小時候,還喜歡斗蛋,何為斗蛋?其實就是兩個蛋碰撞在一起,誰的蛋沒破,誰就贏了。這樣的游戲不僅增加了孩子們的樂趣,也寓意著孩子們能夠健康成長。
2、五色飯
五色飯寓意五谷豐登和身體健康。五色飯不僅顏色好看,配料也很豐富,是一些應季的蔬菜,如蠶豆、莧菜等,再配上一些臘肉或者香腸一起煮,營養特別好,讓人看著就想吃。
3、立夏餅
立夏也有做立夏餅和吃立夏餅的習俗,通常分為咸甜兩種不同的餡兒,老少皆宜,食之可免疰夏、不瘦夏。制作的方法也很簡單,用面粉和水和成面團,然后包上自己喜歡的餡兒,再用油煎熟,就可以吃了。餡兒的選擇也很多,有紅豆沙、芝麻、花生、棗泥等甜餡,也有肉末、韭菜、白菜等咸餡。
4、立夏面
食面為俗,寓意延年益壽,吉祥如意。立夏面南北皆有,做法各有風味。南方沿海地區的人,在立夏這天喜歡吃蝦面,而北方地區的人比較喜歡吃炸醬面、打鹵面這類的面食。無論是哪種面條,都是一種美味又實惠的食物,能夠補充人體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,增強體力和抵抗力。
5、七家粥
七家粥是江浙一帶農村地區的傳統食品,也是立夏時節的一種習俗。傳聞,在這一天,鄰居會相互送米或者豆子等食材,然后將這些食材煮成一鍋粥,再加入一些蔬菜和肉末等調料,大火煮十來分鐘,七家粥就可以出鍋了。這粥既營養,又寓意深刻。它體現出鄰里關系友好,互相一起去耕種,一起歡迎夏日的降臨。另外,在煮粥的過程中,鄰居之間也可以相互交流、增進感情。
6、七家茶
立夏喝茶是我國南方一些地區的傳統風俗之一。喝七家茶是因為它有清熱消暑的功效,意為保人們夏日安康。當代人在煮立夏茶時,也一般會挑選有清熱功效的茶葉,比如龍井茶,這茶既能夠清熱解暑,還能夠滋潤身體補充水分,對于保持身體健康非常有益。
溫馨提示:以上就是給大家介紹的6種立夏美食,如果你有機會,不妨立夏以后嘗試一下這些立夏美食,感受一下傳統文化的魅力,當然,除了這些立夏美食,我還要提醒大家,在立夏后,我們還要注意飲食的清淡和均衡,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,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,以免上火或者消化不良,同時,也要注意防暑降溫,多喝水,多運動,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生活習慣,才能健康度過一個美好的夏天。